三原因阻碍女棋手战围甲
文\丁香晴空
今日有人提出围甲增加一台女棋手,刘思明主任对于女棋手进军围甲亦表示支持,但表示涉及经费、胜负计算甚至主将制的存废,诸多变革,非一日可以功成,围甲赛场出现女棋手们的身影,尚需时日。或许这只是刘主任的一种推辞之词,让晴空带您来看看女棋手和小棋手进入围甲的可行性。
先来说说女棋手,从4月30日的中国围棋等级分排行上我们可以查到分数最高的李赫以2406排名第68位,在围甲12支参赛队伍且每队至少有6人(4名主力,2名替补)且很多老将不参赛的情况下,这个分数已经达到正式队员的标准。而稍后一些的唐奕、鲁佳等排名在100名左右,她们的分数和正式参加围甲的芈昱廷(排名85)、童梦成(排名123)都是有可比性的。而我们的年轻女子队伍还有一批和她们相近的棋手。在这些条件下,围甲中一个台次女棋手无论是从可行性和人员资源上都是可行的。
再来说说少年棋手,刚才晴空提到了芈昱廷和童梦成两名小棋手,而围甲中另外一名小棋手范廷钰已经排名高达36位,这和他去年在围甲中的摸爬滚打不无关系。可以说围甲将是这些小棋手的最佳训练场,他们将可以从这里获得更多的和高手交手的机会,为他们早日走上国内和国际的赛场提供最好的锻炼。
下面我们来说说刘主任所说的女棋手(包括小棋手)加入围甲的障碍,即经费、胜负计算和主将制的存废。
第一说说经费。这里面的潜台词实际上是男棋手和女棋手的待遇差距问题。我们知道很多男棋手在围甲中的收益是他们收入的支柱,虽然各队并没有对棋手的围甲报酬做出说明,但是晴空认为一般一线的棋手在围甲中应该可以获得几十万的收入(高于一般的白领),每月应有数万元入账,而女棋手一般一个月仅有数千元的收入。如果女棋手和男棋手同场竞技,担负同样的胜负责任而又无法同工同酬,无疑将造成很多的麻烦。从黑嘉嘉前一段时间所书扇面和T恤上面的“反对性别歧视”宣言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小棋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阻碍女棋手(小棋手)进入围甲赛场最大的障碍。
第二说说胜负计算。由上面所说,如果暂时无法达到男女棋手待遇相同的条件。那么女棋手胜一盘和男棋手胜一盘对最后胜负的计算就难以放在对等的地位。
第三说说主将制度的存废,其实这个和第二个问题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如果甲队胜3局(包括一台女子对局),乙队胜两局(包括主将)。以前不加女子台次的胜负结果是乙队2比1胜出,而增加女子台次后,如女子台次记一分则两队平局。这就造成了主将和一台男子和一台女子重要性相等的情况,显然有些不太合理。
上面几点原因造成了围甲中增加女棋手和小棋手的难度,其实晴空建议,或许可以增加现有的围甲上场人数由4人到6人,增加一台女棋手和一台小棋手。考虑实际情况在不影响现有计分方式的情况下,女棋手和小棋手各占半分。这种情况应该可以解决上面的几点问题,请有关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