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改变 改善孩子的安静能力
围棋本身是一门雅的艺术,静的艺术。每一堂围棋课,都有专门的静坐训练。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调皮,猴子屁股坐不住。听说围棋的静雅,能让孩子慢慢静下心来,所以我就让孩子学了围棋。通过孩子一段时间的围棋学习,他上课时确实安静了很多,学习态度也认真了。下棋时像变了一个人,专注神情就甭提了。所以我现在想不让他学都不行。
第二个改变 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
围棋,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计算:数气、长气、数目、形势判断、死活计算、官子大小......正是“多算胜,少算不胜”,这种学棋过程中经常的计算,都是通过心算来完成的,这会加快我们大脑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人的计算力自然会提高。
围棋千变万化,从规则、定式到技巧,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特别是下完棋后的复盘,要靠记忆一手一手地恢复出来,由于每一手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所以复盘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时间一长,人的记忆力会明显加强。
所以,围棋可以让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推算力、专注力、计算力等各种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位家长说:“我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记忆力也不太好,咨询了一些专家,专家建议学围棋。”
围棋课上,静坐后都有专门的观察力、记忆力、推算力、专注力、计算力的训练。老师会在棋盘上摆出一个圈,让孩子观察、记忆30秒,抹掉图形,静坐结束后,
让孩子把图形复原摆出,随着训练图形的难度慢慢加大,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推算力、专注力、计算力会越来越好。
第三个改变 改善孩子的不良习惯
学了围棋后,孩子的下棋礼仪、坐姿、习惯,都有老师严格要求,比如,下棋时,不要出现“炒豆子”(手放棋盒抓玩棋子)、“钓鱼”(举棋不定,拿着棋在棋盘
上到处点)、“游泳、滑冰”(推子、滑子)、说话、吃东西、随便离座位,等等不好习惯。孩子在家下完棋要让他自己收棋,自己把棋具归位。
这些,在棋道上,都是有严格规范的。老师会反复地教育孩子,光学会下围棋还不行,如果没有良好的棋道礼仪,根本就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围棋手。
经过长久的强化训练,下围棋的孩子在礼仪和对人的态度上,是很让人喜欢的。
第四个改变 培养孩子高雅的气质
归根到底,围棋是一项气质高雅的游戏,“琴棋书画”,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雅,浸润了中国传统儒雅的美学和气质。
围棋在中国属于体育的范畴,而在韩国,却属于文化艺术的范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做为运动员,围棋选手一个个的气质是那么高雅,那么淡定。
孩子从学围棋开始,从纹理清晰地木质棋盘、温润如玉的石头棋子到对弈时不时摇动的折扇、弈桌旁一盏幽香的青茗,无一不渗透着透入骨髓的清雅、幽玄。在这种东方式的至情大雅的氛围的烘托下,学围棋的孩子想不高雅,嘿嘿,都难。
第五个改变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进入21世纪,中国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这反映出目前在呵护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抗压能力越来越脆弱,号称“草莓族”,像草莓一样一碰就破,一压就碎,受挫性低,抗压性差,无韧性。
围棋在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作用特别强。因为围棋不是输就是赢,没有和棋,所以孩子每一盘棋,都是在接受挫折教育。尽管他一开始输的时候,会哭、会
不吃饭,但是在胜负天地里历练多了,他会很快面对现实说:“我输了,我要努力”。你应该很欣慰,你的孩子很了不起,能坦然面对失败了,一定可以从失败中奋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