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衣冠
历史的迷雾--湘潭伍赵氏起源考证
赵毅
2013-07-19 07:31:38.0
因家谱“中湘衡汑赵氏族谱”中提到了伍赵氏的起源,伍赵是湘潭著名的姓氏,人才辈出,故对此感起兴趣来,本人的个性是凡事喜欢刨根问底,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故引起诸多烦恼。 衡汑谱中有两处提到了伍赵氏。第一处是558页

,提到:文通,字享运,生没未祥葬十四都龙形山,子一,妣陈,生没未祥葬十四都龙形山,子伍姓,妣抚甥承祀,与文达公产业平分,今十四都伍赵是其后裔也。谱还载文通有个姊妹,适伍(嫁给伍姓)。第二处是第1985页

关于始祖殿先公夫妇墓图的介绍:明隆庆元年谱载,......,四世祖分业迁居三十三都即今六都,九十二都即今十四都祖遗田山悉分为伍赵之业。 本来事情已经基本清楚了,即文通抚养外甥(其姊妹的儿子)承祀,即由伍姓改成了赵姓,称伍赵。近日偶尔又看到了由赵启霖编纂的伍赵五修族谱,是这样记载的:文英,伍公廷老长子,由江西吉安徙潭承祀赵氏,因复姓伍赵。两本谱似乎相互印证了上面舅舅抚外甥承祀的说法,外甥即伍文英,他的母亲是赵文通的姊妹,远嫁到了江西,不知什么原因,伍文英过继到了舅舅家。 但仔细研究2本谱,又颠覆了上述说法。1)伍赵谱中赵氏溯源到赵远芳(字梦贯,世居湘潭千户塅); 2)伍文英是洪武6年(1373年)生,永乐17年(1419年)没,衡汑谱中虽然没有文通的生没年代,但其父亲赵可(字天奇)是洪武元年(1368年)生,宣德8年没。伍文英比文通大将近20岁,不可能过继给文通。 关于伍赵的起源,网上能搜索到两种说法:1)伍赵始祖于伍文英,于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吉安府、安福县荷溪来湘潭县十四者道贯咀千户塅,给赵远芳为子,复姓伍赵。2)2001年天水堂刊湘潭千户塅《伍赵氏六修族谱》序载:“始祖英公于元末携眷由江西吉安府安福县迁湘潭十四都千户塅落屯,已而承赵祀,生斯长斯,聚族于斯,而千户塅伍赵之名著焉。” “英公”,即安福伍氏伍醇八世孙廷老公的长子伍文英。“承赵氏祀”,即伍文英来湘潭后,与千户塅赵远芳交好,因赵家无孙嗣,因此伍文英将自己二个儿子承嗣于赵家,其后代便都姓赵。伍赵一姓,只有在祭祖中才出现,以示不忘伍文英让儿子承嗣赵氏之恩。 此外,伍赵后人还有所谓随母下堂的传说。 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时间过去600多年了,要搞清楚历史的真相,还要从分析家谱文献入手。 先看看赵启霖编纂的伍赵五修谱关于文英夫妇的记载: 文英:伍公廷老长子,由江西吉安徙潭承祀赵氏,因复姓伍赵,明洪武六年葵丑九月十三巳时生,永乐十七年己亥正月初四没。 配陈: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陈公女,生没未祥,葬本都七甲石鼓湾。。。,生道珍,道瑺。 按本都罗山陈氏谱载,陈仲山公于明永乐元年由太和县迁湘潭十四都罗山,一妹适千户塅伍赵文英公,即我始祖妣也。 这里记载的很详细,而且有陈氏族谱佐证,因此可信度比较高。从这段话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文英公是到十四都后结婚的,而不是在江西本地成的亲;普遍相信他是永乐2年(1404年)迁到的十四都; 2)文英公(1373~1419年)只活了47岁,去世时2个儿子不超过14岁,如果结婚晚的话,可能只有几岁。 3)谱上提到的赵远芳,应该是文通的父亲赵可,比文英大6岁,文英与赵可交好。 又从衡汑谱知,文通的夫人也姓陈,那么可以合理推断,文通的夫人可能是陈仲山公另外的女儿,那么可以进一步推断:文英公去世后,留下孤儿寡母,文通的夫人抚养了姐姐孤儿寡母,并让姐姐的其中一个儿子(也就是她的外甥)替赵氏承祀。因为衡汑谱中提到了“妣抚甥承祀”,以前理解错了,以为是文通的外甥,而是她的外甥。后来可能两个儿子都姓伍赵了,因为十四都有两个伍赵祠堂,一个是千户塅的大屋祠堂,一个是梅村的小祠堂。 至于文通的姊妹“适伍”的说法,可能是作为交换,嫁给伍家去了。 这种推论,合情合理,首先在年代上是符合的,与两本谱的提法也基本相符,也比较接近孤儿寡母,随母下堂的说法。 至于伍赵谱中提到的文英公承祀赵家的说法,当是因为年代久远之误。 上述推论,还需更多的资料佐证,欢迎大家指正! 附:伍赵起源年鉴 洪武元年(1367年):衡汑赵始祖殿先公的孙子赵可(文通父亲)出生。 洪武6年(1373年):伍文英出生。 洪武29年(1396年):殿先公自赣之湘,任湘潭县令 永乐元年(1403年):陈仲山公迁居十四都 永乐2年(1404年):殿先公退休,入籍十四都 文英公迁居十四都(31岁) 文通11岁左右 1404~1419年: 文英娶陈仲山公一妹; 文英与文通父亲可公交好。 文英长子道珍出生; 文英次子道瑺出生; 文通娶陈公小女; 永乐17年(1419年):文英公去世(47岁),儿尚幼 可公命文通抚养文英遗孀并2个儿子 宣德8年(1433年):可公去世 正统2年(1437年):文通、文达分家(此时文达50岁),文通留十四都,文达迁居六都衡汑。 1437年后某年:文通生子无望,文英二子感念抚养之恩,承赵祀;


Google